木材產業實現綠色發展增綠惠民
林業產業是綠色產業,是規模最 大的綠色經濟體,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和載體,肩負著生態富民、綠色惠民的重大使命。金秋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林果飄香的季節,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得怎么樣呢?就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生態產業化
“我國34.64億畝森林蘊藏著豐富的食物資源,其中近7億畝的經濟林提供了干鮮果品、木本油料、飲料調料等森林食物,核桃、油茶、蘋果、柑橘、桃子、李子、柿子、棗、咖啡、茶等森林食物深受消費者喜愛,年產量超過2億噸,是我國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農產品,年產值超過2.2萬億元?!眹伊植菥至謽I和草原改革發展司副司長蘇祖云說。
目前,我國木本糧油規模不斷擴大。核桃、油茶、油橄欖等木本油料種植面積超過2億畝。板栗、棗、柿子、松子、仁用杏等木本糧食種植面積在1億畝左右。以林下種植、養殖、采集等為主,提供食用菌、林畜、林禽、蜂蜜、山野菜、漿果等綠色食品的林下經濟利用面積約6億畝,年產值超過1萬億元。
蘇祖云告訴記者,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連續保持快速增長,年產值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超過1800億美元,其中木漿、原木、鋸材進口和木制家具、人造板、地板出口均居世界首 位,我國已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貿易、消費第 一大國。
同時,木竹建材、生物質能源、林草碳匯等新興產業,以及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木本糧油、林下經濟、竹藤花卉等綠色富民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經濟林、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森林旅游康養、林下經濟4個年產值超過萬億元的支柱產業,綠色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林草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林業經營主體持續壯大,各類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示范基地、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目前,全國共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677家、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75個、林特類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37個、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649個、國家森林康養基地96個。
林業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在助推地方生態建設、綠色發展的同時,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成為林區山區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實現了生態惠民與生態保護雙促進。全國直接從事林業產業的就業人數達6000萬人。一些林區山區農民收入的20%左右來自林產品,部分林業重點縣超過60%。這是對“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詮釋。
瓶頸待突破
也要看到,我國林業產業在頂層設計、產業結構、產品供給、創新能力、政策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以油茶為例,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油茶產業分會副理事長熊維政告訴記者,我國油茶產業亟待破解三個難題:一是油茶種植面積小、生長周期長,8年至10年才能進入收獲期,導致種植成本高,推高了茶油價格,與普通大宗食用油價差較大,加大了市場銷售難度。二是缺乏叫得響的品牌,茶油產品缺乏品牌引領。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良種推廣和優質資源培育力度有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機械化程度低。
我國有優質油茶,比如河南信陽有野生古油茶園30萬畝,大部分為秋分籽品種。今年河南新縣沙窩鎮劉灣村付洼村民組百年以上的古油茶樹單株產量驚人,其中一棵約300年樹齡的古油茶樹單株產量達235斤,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令人遺憾的是,油茶行業領域專業人才較少,且目前高校未設置油茶學專業。
蘇祖云表示,當前林業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可歸納為思想認識、競爭能力和扶持力度三個方面。林業產業是綠色產業,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和載體,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兩山”理念的領會不夠深入,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探索不夠完善,未能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自然屬性,未能將林業的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林業產業整體集群度不高,規模效益、經濟效益和集群優勢不明顯,結構性產能不足或階段性過剩。綠色產品、有機產品、森林生態產品等品牌打造力度不夠,優質綠色林產品銷售推廣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凡此種種,導致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產業扶持力度方面,鑒于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薄弱,林間生產道路密度不高,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對較弱,林業產業科技支撐需進一步加大投入,然而,由于前期投入大、投資回報期長、政府補助少,林業項目對社會資本投資林業吸引力不強,人才培養和重點項目研發力量投入不足。
發展再加力
林業產業發展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蘇祖云表示,為培育好綠色優質林產品,林草部門將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建立以綠色惠民為核心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大力培育、合理利用林草資源,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促進產業深度融合。擴大優質林產品有效供給,讓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源源不斷地轉變為金山銀山。
二是聚焦保障國家糧油安全,推進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推進樹種結構調整、品種改良和基地建設,做優做強特色果品、木本糧油、木本調料、林源飼料等產業。充分發揮森林資源自然生態屬性,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加強野生藥用生物資源保護,不斷提供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需求的好藥材。強化科技支撐,重點選育推廣高產、抗逆、穩定的木本糧油、林下種植和養殖品種。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盡快突破輕簡化栽培、精深加工產品生產工藝、先進適用種植、采收機械等關鍵核心技術。在木本糧油生產優勢產區集中連片開展規?;?、標準化、專業化種植,建設一批木本糧油基地和相對集中連片、類型齊全、帶動作用強、區域特色鮮明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三是推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產品特色化、規?;?、多樣化和精品化。大力發展森林康養、休閑觀光和自然教育等特色項目,加快建設國家森林步道,支持發展森林保健養生、健康養老、健康教育等業態,努力打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森林康養產業體系。
四是搭建林產品展示平臺,充分發揮節慶展會的宣傳推介作用,為社會推介更多更好的森林生態產品。加強市場和品牌建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充分利用節慶展會、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及各類新零售模式,推動優勢產地、產品加工基地與各大銷售平臺對接,大力發展冷鏈儲運、連鎖經營、直采直供等現代物流和新型營銷方式。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責編:方芬